学医的都知道,心血管疾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甚至在短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所以心内科是临床各科中风险和压力尤为大的科室之一。而毫无疑问,作为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的当家人,靳丽华主任更是付出了很多,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始终坚守着医者仁心,传承着医者仁术,追求着不变的医者理想。
“忙”,熟悉靳丽华主任的人都了解,这是她常年的生活状态。对每个患者都满腔热忱,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履行一个党员、一名医生的职责,抢救了大量的危重病患,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例。故而总是早出晚归,总是带着匆忙的脚步奔走在医院的病房和门诊之间。成为一名医生以来,到真正走向工作岗位,靳丽华主任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工作宗旨,谨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刻苦钻研学术,紧随临床前沿,认真完成工作。特别是冠心病及心血管重症疾病的诊疗。在从医的几十年里,基本全部完成每年50个临床工作周工作量,年均科室内收治患者2000余人次,主持参与抢救危重病人年均400例次,抢救成功率95%,科内所有重患危者均有主任亲自指导治疗,制定治疗方案,视病人如亲人,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由于患者发病时间不定,且多在夜间,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盛夏,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深夜时分,年轻医生如有疑问,随时都电话联系主任,无论什么时间主任都能及时指导患者治疗,总是为年轻医生保驾护航,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和依托。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休克,患这样的危重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其中一名患者是2018年2月入院,患者为50岁男性,因突发胸痛、大汗2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低,周身湿冷,血氧饱和度下降,同时心率快,听诊肺部闻及湿性啰音,诊断心源性休克,结合患者有胸痛、心电图提示有束支传导阻滞,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明确,入院不到10分钟,患者开始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同时烦躁不安,辗转反侧,不能平卧,频发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明确,由于患者状态极差,无法配合急诊PCI手术,故药物治疗成为唯一选择,当时已到下班时间,但主任没有离开,亲自指导抢救,反复应用吗啡、艾司洛尔等药物纠正心衰、控制心室率,同时应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维持血压,给予多种药物平喘、镇静,给予改善冠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联合治疗,站在患者旁床长达3小时指导抢救,反复调整用药剂量,仔细斟酌每一次用药,权衡利弊,同时还要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还要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情,使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及理解目前情况,在主任指导及全科医护努力之下,患者转危为安,再一次在死神手里夺回了这个宝贵的生命。
行医者,需要一颗高尚的心。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就是以这种坚韧的毅力让她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着,艰苦的付出必然换来丰厚的回报,经靳丽华主任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锦旗、感谢信多次送到医院,同时,出于对她个人的感激之情,患者住院期间及痊愈出院之后,请客吃饭,外出郊游以及送烟酒等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乏送红包、送礼者,她一概拒收,“如果一个医生乘人之危再去敲诈的话,她的行为决不亚于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熟悉她的人中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形式的宴会,根本不用叫她,叫也无用,更不用说,病人及家属或其他人的宴请。就是以这种高尚的医德使她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
当主任,时刻要做好吃亏的准备,论工作她是科内最忙的一个人,什么星期天,节假日,你永远看不到哪一天是她的休息日,就连外出学习,也会对科室的工作牵肠挂肚。她的报酬应该多拿一点吧?不!在心内科她不比任何一个大夫多拿一分钱,都是薪级工资,她常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人格,无私才能无畏,当主任就要做好吃亏的准备!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才有资格当领导”。
拯救生命,需要的是精湛的技术,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知识社会的信息爆炸,要求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造福于广大患者,尤其是作为心血管病工作者任务更加繁重,为了让科室其他医生,尤其年轻医生有更好的学习机会,靳丽华主任积极联系上级医院,申请远大康程系统,每日早交班过后均能通过这个远程学习系统,及时学习最新的心血管内科知识,通过逐渐的积累,不断提高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使大家共同进步,整体壮大,为医院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