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第一医院骨外科主任戴明东,男,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他为人谦恭低调,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病人满腔热忱,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因工作突出,戴明东多次被丹东市及医院评为“十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开展了多项手术操作填补了丹东地区的空白。众多成绩的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心梗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可谓是九死一生的经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戴主任因为心梗刚刚做完手术下完支架呢。2016年一个平凡的早晨,戴主任向往常一样带领大家完成了科室早交班,可随后在查房时他突然觉得自己胸口憋闷、疼痛,但他还是坚持将全病区60张床位走了一遍,这仅仅百米的走廊,却让戴主任在查房之后整个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那剧烈的疼痛让他无法再继续坚持接下来的工作了。心电图上ST段那高高扬起的“红旗”,证实了戴主任心肌梗死的诊断,临上手术前,主任把科里的同事一一叫到了身边,叮嘱危重患者的处理意见,生怕大家会忽略了什么。前后两次手术,戴主任只要能自己下地活动,就会到科里来走走,问问大家患者的情况都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的,那一句句暖心的话,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窝。出院后他连家都没有回就重新带领大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他是在用生命诠释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我们常劝他回家休息几天吧,而他却对我们说“在家没意思,上班觉得心里愉快、踏实,反正都是吃药,在哪不一样吃,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诊病治病是我的职责所在,每天能够见到病人,为他们打开心结,解除病痛,我心里才踏实。虽然自己身体有恙,我有信心战胜它。来医院工作30年,对单位同事们和患者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眷恋,我有一些信得过我的患者群体,他们需要我,单位也需要我。是党和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使我从一名农民的儿子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医生,这点病痛不算什么。我要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挑战病魔,感染身边人,给所有病人和患者作出榜样,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只要是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会多尽自己的一份力,多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朴实的话语,透露着戴主任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传递出一名医务工作者勇于面对病魔、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毅力。“踏实”确实有他在全科人都有了主心骨,有他在病区的病人都找到了精神寄托,病人踏实。可是唯独戴主任的爱人不踏实了,你可要知道戴主任是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3枚血管支架分两次手术植入冠状动脉,术后需长期口服的药物达6种之多,让她怎么踏实。她不止一次跟主任说:“老戴休息休息吧,科里的活让他们去忙吧”。可主任的回答总是:“我的病是小事,病房的病人是大事,我是主帅,我必须要站在那里,帅旗不能倒呀。”听到这话科室的兄弟姐妹都感动的滴下心疼的泪水。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一是为俸禄而工作,那是辛苦的;二是为工作而工作,那是无味的;三是为享受而工作,那是一种境界,一种幸福。戴主任就是在工作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给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勤劳付出。他没有豪言壮语,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视病人安危高于一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一切为了患者健康”的神圣诺言。戴主任经常强调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他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平时教育年轻医生时他常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平时出专家门诊时,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不用吃药,跟戴主任聊几句天,就觉着病好多啦”!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他知道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
“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他良好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院许多年轻医务人员,“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是戴主任医疗事业最好的写照。曾几何时,挣钱成为一些医生的唯一奋斗目标,但是从戴主任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普通医疗工作者为自己事业无私奉献和积极进取的典范。带病坚持工作,虽不算什么大事,但正是这种小事却彰显出我们医务人员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这样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专业上让我们敬佩,在人格上让我们敬仰! 对患者的爱、对事业的爱——这就是大爱,真正的“大音希声,大爱无痕”!